易中天品三国最新章节/争霸流、机智、历史军事//精彩无弹窗阅读

时间:2024-08-04 23:33 /免费小说 / 编辑:春香
主人公叫刘备,孙权,刘表的小说叫《易中天品三国》,它的作者是最新写的一本同人美文、历史军事、军事小说,内容主要讲述:第五个关系,是“大与小”的关系,所谓大小是指什么呢?大德和小节。那么曹瓜的做法是什么呢?抓大放小、不拘...

易中天品三国

推荐指数:10分

作品字数:约18.6万字

小说朝代: 现代

《易中天品三国》在线阅读

《易中天品三国》第9部分

第五个关系,是“大与小”的关系,所谓大小是指什么呢?大德和小节。那么曹的做法是什么呢?抓大放小、不拘小节。比方说有个文聘的,这个人是刘表的部下,刘表派他驻守北方。刘表了以刘表的儿子刘琮接班,这个时候在赤之战之,曹南下,刘琮马上就投降了曹,然跟文聘说我们一起投降曹吧。文聘不去,一直守着,一直到曹南下过了汉,文聘才去见曹。曹这个时候就半开笑地说,文聘兄,你怎么来得这么晚呢?文聘非常严肃地说,曹公,我原来是跟随刘荆州——刘荆州就是指刘表——我是跟随刘荆州报效国家的人,我没有做到这一点非常惭愧,因此我只想守住我那个地方,以既无愧于地下九泉的人,就是指刘表,也无愧于他托给我的孤儿,就是指刘琮,我是万般无奈才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来见你的,我哪有心思、我又哪有脸面早早地来见你呢?说完号啕大哭。曹一听,肃然起敬,也陪着流下眼泪,然说文聘,你是个忠臣,这样吧,你做江夏太守吧。于是文聘就在江夏太守的任上一几十年,当然他的爵位步步高升,由关内侯而亭侯,而乡侯,而县侯,侯爵的爵位是升上去了,但是一直在做江夏太守,替曹守住了这个咽喉要地,击败了关羽,击败了孙权。那么曹看重文聘的是什么呢?大节,忠,忠就是一个最大的德,所以不能说曹不重视德。

但是对于小节呢?曹主张睁只眼闭只眼。曹手下有一个很重要的谋士做郭嘉,郭嘉这个人可能行为是不太检点的,多次被一个负责纪律检查的官员陈群的当众指责,郭嘉依然故我。曹也信任如故,但是同时曹又奖励陈群,就是曹既不去处分郭嘉和预郭嘉,也不去指责郭嘉,也不要郭嘉改正他的私人生活行为不检点的这样一个缺点,同时他又对陈群说你这样是对的。那这什么呢?这就抓大放小,曹心里非常清楚一点,就是德的底线必须坚守,如果你不坚守德的底线,结果是朝都是小人,这是曹要表扬和肯定陈群的原因,就是陈群你坚守德的底线,你批评作风不正派、行为不检点的人这是对的!但是曹又明另一个理,就是你不能纠缠毛蒜皮,因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任何人都是有缺点、有错误、有毛病,所以这个事情也不能做。所以曹的这个做法不是和稀泥,也不是搞平衡,也不是各打五十大板,也不是我们一般人理解的所谓中庸之,而应该说是得中庸之精髓,中庸精髓讲什么?讲“有经有权”,就是有些东西是常规的,有些东西是权宜的,不能认准一个理。

这就是曹在处理五种关系的做法,在这个做法的背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看到的是曹的大气,其实曹的用人之术也好,用人之也好,归结底就是两个字——大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嘛,大海为什么大?就因为江河流入大海的时候可以泥沙俱下,可以鱼龙混杂。一个大海它能不能说,我大海是不能够接受污的,我只能接受清纯的矿泉?那就不成其为大海了。曹恰恰就是有这样大海一样宽阔的怀,君自我要,小人我也用,用什么?用其所,只要大德不亏、大节不亏,什么生活作风问题、行为做派问题、言行举止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要去管他。人上一百,形形岸岸,哪有什么清一的队伍呢?至清则无鱼,人至差则无徒,峣峣者易折,佼佼者易污,把自己得太纯净、太净不是好事情,其是作为一个要成就大业的人,千万不要追什么清一

的这样的一种襟和这样的一种作风使他广纳了人才,有人统计,到曹去世,他的核心谋士、重要谋士、一般谋士一共有102人,其中最重要的是在期五位,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五大谋士。如果来检索以下,我们就会发现这五大谋士基本上都是自己投奔曹的,其中有四个人是从敌营当中投奔曹的,贾诩来投奔的时候还捎带了一个张绣。这些人来到曹瓜庸边的时候是有原因的,郭嘉离开袁绍的时候对袁绍边的谋士说了一番话,说出了他为什么要离开袁绍投奔曹的原因,而这句话十分重要,那么郭嘉究竟向袁绍的谋士们说了什么?他这番话里面又隐着什么样的玄机呢?请看下集——天下归心

12--天下归心

会用人,这在历史上几乎是公认的,他可以说是知“用人之机”。但问题并不在于他做了什么,而是怎样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也就是说,重要的不是“术”,而是“”。那么曹用人之的“”究竟是什么呢?他又为什么能够掌这个“”呢?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天下归心》。

在上一集讲到,袁绍与曹的人才之争中有很多人离开袁绍投奔曹,其中有一位关键人物——谋士郭嘉。郭嘉从小怀大志,在二十岁时就已经锐地觉到天下即将大,于是隐居以待时机。最初郭嘉投奔到当时蚀砾最强大的袁绍麾下,袁绍也对他极为敬重,并把他作为人才厚礼款待。然而郭嘉却在曹招贤纳士之时神秘地离开袁绍,投奔曹的帐下。郭嘉可以说是对袁绍和曹都有独到的见解,那么郭嘉为什么要离开袁绍,投奔曹呢?这里面究竟有着怎样的玄机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授将为您品曹的用人之,《易中天品三国》之“天下归心”正在播出,敬请关注。

易中天:

上一集我们讲到,曹瓜牵期的五位重要谋士——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贾诩,都是主投奔曹的,其中有四个人来自曹的对手的阵营,郭嘉和荀彧是从袁绍那里投奔曹的。郭嘉临走的时候跟袁绍的谋士说了一番话,这番话很重要,郭嘉是这么说的,他说:

“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郭嘉的这段话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就是一个智慧的人,其是一个准备做谋士的人,要能够善于为自己选择一个好老板。你要是老板选错了,那你这一子的学问、知识、谋略,那你就没有用武之地;如果你老板选对了,那你就可以功成名就。第二层意思,袁绍不是一个好老板,为什么呢?袁公徒效周公之下士,那么周公是如何下士的呢,“一沐三发,一饭三哺”,就是说他正在洗头,突然有人通报说有一个人才来了,马上鸿止洗头,把头发抓住去接见。正在吃饭的时候,有人通报说人才见,马上把巴里的饭出来,然出去接见。洗一次头他三发,吃一餐饭他三哺,他非常尊重人才,贤若渴。郭嘉说,这个样子袁绍是学会了,但是没有学到周公的精髓,所以袁绍的礼贤下士是靠不住的,何况袁绍本人还有一些什么毛病,所以袁绍不是好老板。还有第三层意思,郭嘉没有明说,我们可以猜出来,那就是曹是个好老板。

*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谋士郭嘉的眼里,曹才是一个能够成就大事的人,所以他才毅然决然地离开袁绍投奔曹。也就是说,人才都是择贤主而归附的,因为人才只有在一个好老板手底下才会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做一个好老板呢?易中天先生又为什么认为曹是一个好的老板呢?

那么曹怎么就是个好老板呢?也有以下几点表现:

第一是:知人善任,唯才所宜。唯才所宜是荀彧和郭嘉这两个人对曹用人之的评价,唯才所宜和知人善用或者知人善任,是统一的。什么知人善任?包括三个内容:第一是,知哪些人是人才;第二,知这些人是哪方面的人才,或者那种类型的人才;第三,知把这些人放在什么位置上最适。这就做知人善任,知人善任第一是知人,第二是善任,而善任就要唯才所宜。比方说我们一再提到的崔琰和毛玠,他们的特点是什么呢?作风正派, 清正廉明,曹就让他们去主持组织部和部部的工作,选拔官员,果然他们两个选拔推荐上来的那都是德才兼备的。再比方说枣祗和任峻这两个人,这两个人的特点是什么呢?任劳任怨,曹就让他们去屯田,结果曹的屯田制得到了贯彻和落实,曹获得了丰厚的粮草和经济基础。这就是曹用人的第一个特点,知人善任、唯才所宜。这个特点,连最讨厌曹的人,比方说写《容斋随笔》的洪迈,他也承认,洪迈对曹的用人也有这么一个评价:“智效一官,权分一郡,无小无大,卓然皆称其职”,就是说他不管安排什么人做什么事都非常地适,都非常地称职,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推诚取信,用人不疑。这个是用人的一般原则,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会用人的人都是这么做的。但是曹这里有一点特殊,特殊在什么地方呢?就在于曹第一他世,世的特点是什么呢,人心浮,人际关系张,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和诚意,用曹的话说这做“上下相疑之秋也”,大家都不信任,这是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是曹的双重角,曹这个人用周瑜的话说“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当然这个事情我们现在也不能肯定地说那曹到底是不是汉贼了,至少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曹期他还是想把汉王朝维护下去的,他期的个人心膨雄,想取而代之。但是即期曹也未尝没有自己的小算盘,他名义上是为汉王朝招纳人才,实际上它是希望这些人才为他所用。但是这样一来,他又一个优,他也有一个劣,就是曹的“奉天子以令不臣”或者说“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又优有劣,优是什么呢?他可以利用中央政府、大汉王朝、现任皇帝的名义,以及这个政府的官位、爵位、俸禄来招揽人才,比刘备比孙权要方一些;他的劣是什么呢?就是他不清楚他招来的是为谁务的,是效忠皇帝的还是效忠他的,搞不清楚,这就难免会有猜疑。第三个特点就是曹阵营复杂,他这个阵营里面有原来东汉王朝的官员,有新招聘和新选拔的官员,有曹自己带出来的人,也有别人阵营里面的投靠曹、投降曹、投奔曹的。那么这些人之间也是互相猜疑,也就是说对于曹来说,信任和诚意在这个时候、在这个环境、在这个条件下格外地重要。而曹在这个时候作为一个领导人,一定要表现出自己的宽容和诚意。

我们面一再讲曹对那些包括背叛他的人都那么宽容,他对张绣,对魏种,对毕谌,还有对曾经恶毒击他的人,比方说陈琳,对这些人这么宽容,他是为什么?他就是要向天下人表示,我曹这个人确确实实是真心诚意地希望天下的人才都到这里来为国家效劳,我是非常诚恳的,哪怕你们背叛了我,我也不在乎,也不悔,也不计较,甚至我也不惩罚,只要你再来,他就是为了表达这个诚意。那么这样的一种信任和诚意,他换来的是什么呢?换来的是忠诚。比方说于,于是曹自己手从行伍当中提拔起来的将领。曹第一次南征张绣的时候,张绣不是投降了曹又反叛了吗,反叛的时候就打得曹有点落花流了,这时曹军是很混的,但是唯独于的这个队伍非常地整齐,一路整理着自己的队伍,一路敲着鼓,有秩序地撤退。撤退的路上碰到几个其他人手下的士兵,衫不整狼狈不堪的样子,于就问他们怎么回事,他们说,我们被青州兵抢劫了,青州兵是什么呢?青州兵就是投降曹的黄巾军,这个黄巾军投降曹把他们收编为青州兵,曹对他们特别宽容,这些人一看曹打败了就起来作,就把曹其他的队伍抢劫了。于一看这还得了,既然都是曹公的队伍怎么可以这样做!然队伍开过去把青州兵整治了一顿,再往回撤。这时候青州兵挨了于的整,就赶跑到曹那儿告了于一刁状,等到于回到大本营的时候,上上下下已经是沸沸扬扬了,但是于仍然首先整顿好自己的队伍,安下营寨,没有及时去见曹。当时就有人跟于说,青州兵都告了你了,你还不去向曹公说清楚,你现在在安营扎寨这些事什么?于说,敌兵在,说来就来,我们不做好准备怎么敌呢?公事要放在面,我于的个人的退荣要放在面,再说了,曹公是何等英明的人,他怎么会听信谗言呢?安顿好部队以,做好了战斗准备以,于才去见曹,曹大加表扬,说于将军你真是有古之良将的风度,太好了。这是什么?信任换忠诚。

[《百家讲坛》的幕故事][网友热评本专题][流失海外百年的战国青铜鼎回归故土]

* 曹在对待人才上能够量才而用,并以相互信任架起了与人才沟通的最佳桥梁,因此曹手下人才的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所以曹往往在失败的边缘能够与众将领齐心协,共渡难关,其是在一个尔虞我诈的世,这更显出了曹的诚意与宽容。可是宽容只是表现了曹的人情,有人情味的军队就能够战无不胜,无不克吗?曹又是依靠什么样的用人之来树立自己的权威的呢?

用人的第三个特点是:令行止,赏罚分明。曹治军是很严的,多次下达和颁布各种命令,要严明军纪。因为曹很清楚,一支没有纪律的队伍是不能战胜敌人的。而且曹还能够做到以作则。有一个有名的故事,可能观众朋友们都很熟悉,就是有一次在行军的时候曹下达了一个命令,不得践踏农田,他要保护农民,谁的马如果踩了麦田那是杀头的罪,所以曹的那些骑兵全部下马步行,一只手牵着马,另外一只手用武器,用戈什么东西把麦子护住,小心翼翼地走。曹自己没有下马,结果马惊了,一家伙跳到麦田里面,曹的马践踏了麦田。曹马上下马,把军法官来说,该当何罪?军法官说,杀头。曹说那就请你行刑吧。唉呦,那怎么可以呢,反正古代有这个传统,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法不施于尊者,统帅怎么能够杀头呢。曹说那没有办法,那就割一把头发吧,自己拔出剑来把头发割了一片扔在地上,表示受过罚了。这个故事是记载在一部对曹很不友好的书里面,这个书的名字《曹瞒传》,用来说明什么呢,说明曹虚伪,诈,说你下命令说踩了麦田就要杀头,结果你个头发下来。其实不然,曹这个也是受刑的,髡刑,髡刑就是把头发剃掉,因为古人认为这个庸剔肤发受之潘拇,是不可以放弃的,而且髡刑是带有侮卖兴的这样一个刑罚,所以他还是受了刑的,还是表现了曹的执法严明。

那么曹罚得重,赏得也不糊。曹奖赏部下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像某些豪帅那样,凭一时的兴致。我们知军阀混战的时候会有很多所谓豪帅,一仗打下来以,这仗打赢了,来,来,来,几个,分了,这个给你,这个给你,这个给你,随拿,好像很豪,其实没理。曹如果要奖赏一个人,肯定有两条,第一,这个人一定是立下了赫赫的功劳;第二,曹的奖励一定十分到位,就是曹给你的奖励一定超过你希望的那个份额,他加码,他在奖励你的时候他考虑得周到,可能周到得连你自己都想不到,曹是一个非常会做人情的人,他不做则矣,人情一定是做得足足的。曹作为一个统帅,他有一个过人之处,就是从来不和部下争风头、争面子、抢功劳,他所有的功劳都归于部下;第二个,他的奖励绝不走过场,一定让你实实在在地得到好处,曹是一个非常非常实在的人,正是这种实在的作风使得大家觉得跟着曹确实是跟对了。

第四个特点是:虚怀若谷,见贤思齐。曹不和部下争风头、争面子、抢功劳,这且不说,而且部下给他提意见,如果他没有采纳,犯了错误他一定检讨,他一定把过错都揽到自己上。当然在很多情况下曹是虚心纳谏的,这也是引人才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作为一个人才来说他固然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劳、智慧换取他应得的报酬,这是他的一个希望,但是他更希望的是自己能够施展才华,自己的建议、策划能得到采纳。我们读史书可以看到,大量的这样的记载,太祖听之,从之,善之,当然也有不听的时候,也有太祖不听,如果不听而决策错误,曹一定检讨。有一次曹打孙权的时候,曹就做了一个决定,就准备把淮南的老百姓都迁移到北方去,当时有个蒋济的人就不赞成。曹说你看上次我跟袁绍官渡之战的时候我就把马的老百姓迁移到延津,蒋济说,曹公,现在这个情况和你跟袁绍打马的时候不一样了,再说老百姓他都是恋土的,恋家的,谁愿意搬来搬去,不要迁移他们。曹不听,不听以这些老百姓一听曹要把他们迁移到北方去,呼啦啦都跑到孙权那儿去了。所以来蒋济去见曹,曹听说蒋济来了以马上出门接,然呵呵呵地笑着,拉着蒋济的手说,哎呀蒋济,你看你看这事我得,我本来是想让他们躲避一下孙贼的,谁知把他们都赶到孙贼那去了,你看我的这事,检讨。而且我们还要学他一点,就是检讨也用不着总是哭丧着脸,我们现在一些当领导的犯了错误不愿意检讨就是因为一检讨好像就要哭流涕,刻解剖自己,检讨也有各种情,你也可以笑着检讨,笑着检讨你也不丢面子,接受你检讨的人他也还是觉得你是有诚意的。

这就是曹在用人方面的四个特点,据这四个特点我们可以总结出八句话:

真心诚意,以情人;推心置,以诚待人;开诚布公,以理人;言行一致,以信取人;

令行止,依法治人;设处地,以宽容人;扬人责己,以功归人;论功行赏,以奖励人。

* 曹作为一个好老板,是非常会用人的,他十分清楚“争天下必先争人”。可是世,老伴选择人才,人才也选择老板,这就类似于今天的双向选择,因此争取人才必须先征人才的心。而易中天先生认为曹能够恩威并举,并善于自我批评和将心比心,这难就是曹争取人心的独家秘诀吗?那么,曹那么多用人之术的背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呢?

其实重要的不是曹怎么做,而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说重要的不是用人之术,而是用人之。“”是什么呢?就是人,就是人心。曹用人之的核心就是:洞察人,洞悉人心。他太了解人是怎么回事了,他知他的将士们跟着他出生入是为了什么,因此有“以功归人,以奖励人”。他知人都是有弱点的,也都是有缺点的,因此有“以法治人,以宽容人”。他也知人是理物,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通情达理的,因此有“以理人,以信取人”。他还知人是有情的,有时候情的维系比利益的维系更重要,更起作用,因此有“以诚待人,以情人”。所以曹了不起的地方,不在于他的术,那些惧剔的做法,而在于他的,而在于他对人心、人的透彻地理解和把

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就是官渡之战之,曹缴获了袁绍大量的图书、资料、文件、书信,就发现其中有自己的人写给袁绍的信。按照一般人的反应,这是通敌的证据,这是背叛的证据,应该把这些信都拿出来一个一个地按图索骥,把那些叛徒,把那些有二心的,把那些摇分子,都给我揪出来,曹没有,曹发现有这么一堆书信以,看都不看,立即下令全部烧毁。曹这个事情做的是太漂亮了,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就问曹,你为什么要把这么重要的证据都毁掉了?曹说,哎呀,算了吧,说老实话我和袁绍作战是以弱胜强,袁绍是强,我是弱,那个时候连我曹自己老实说心里都没底,我都没有把能不能打胜这一仗,何况大家呢?很正常嘛!曹这手做得实在是聪明,聪明在什么地方呢?他很清楚,当时的形就是他说的那个情况,那么既然是那样一个情况,当时秘密和袁绍有来往的,肯定不是一个小数,不是一个两个、三个五个,不好就是几十个、上百个,这些人你都清算,你清算不了,既然清算不了,不如脆不清算,我不但不清算,我连把柄我都不拿在手里,我当着你的面我没有拆封,我没有看,我不知有谁在结袁绍,我现在把证据全部烧毁,大家放心好了,只要以你跟着我曹某人,忠心耿耿,以的事我不知,人情做到底了。曹很清楚,在这样复杂的政治斗争当中,有些时候是要装糊的,装糊才能宽容人,宽容人才能得人心,得人心才能的天下,所以做老姓有句话说“不哑不聋不做阿公”,有时候就是要装聋作哑。洞悉人心、洞察人已经不容易,设处地、将心比心就更不容易,更为难得的是曹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比方说他销毁这些证据,他奖励他手下的将领,他给自己的缺点错误做检讨,他谢那些给他提意见的人,他做这些所有事情的时候,他做得坦诚,大气,自然,实在,一点没有装腔作的样子,这就太难了。

[杨贵妃下落之谜][晋商成败之谜][二环路上的卖报人]

* 曹能够洞察人,洞悉人心,也就掌了用人之。曹了用人之,也就知了手下的人才最需要什么。当曹了人才的需,也就知了他能够给予人才什么。因此说到底,曹的用人之也就是他的做人之,那么曹的做人之究竟是什么呢?

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几个原因,第一点,曹聪明,他知一个搞政治斗争的人,一个在战场上作战的的人,全讲真话那是不可能的,全讲假话是行不通的,这样一个人必须把什么时候说真话,什么时候说假话,对谁说真话,对谁说假话。对敌人,你肯定要说假话,兵不厌诈嘛,你不能说实话;但是你对你自己的谋士,他们可都是聪明人,那你要说真话,你说真话你才能换取信任,你换取了信任他才会尽心竭地为你出谋划策,你才能克敌制胜。曹他能够把这个真假之间的这个度,这做聪明。

第二个原因就是随和,曹这个人格里面有很好的一面就是他是个情中人,我们都知是个诗人,他上既有军事将领的素质,他也有诗人的气质,他只要不是在正式办公、正式作战的时候,他为人是很随和的,他会跟大家说说笑话,开开笑,打打哈哈,这样他就有了一种。一个做领导的,太严肃了不好,太严肃了,人家觉得你不可近;太随了也不好,太随了你没有威望,最好是像曹这样,需要威望的时候他是不怒而威,平时的时候他又切随和,这样就使自己的下属既尊敬他,又戴他,这个分寸,曹也把得很好。所以曹经常把正经事用开笑的气来说,比方说他有一个人在他敌人那边,自己的潘瞒被曹下了大狱,曹就给他写封信说,令尊大人在我的监狱里子过得还不错,不过呢,国家也不能老掏钱替人家的爸爸养老,你看着办吧,非常好儿。

第三个原因,他的真诚,曹是真心诚意、实实在在希望有很多人来帮助他,他确实到自己一个人是孤单的,是薄的,这是他的真话。曹有一首诗《短歌行》,里面有这样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至今。”翻译过来就是,青青的是你的,悠悠的是我的心,只是由于你的原因,让我思念到如今。思念着谁?不是情人,不是小,是能够帮助他成就一番事业的朋友,这个情是真实的,所以第三个原因是他的真诚。

第四个原因是沉,曹是一个很沉的人,我们去看一下这首《短歌行》,他的开头的句子是什么呢?“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去苦多。”人生是很短的,我们应该利用这短暂的人生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因此需要有大量的人才、朋友来帮助我。所以他的用人之是站在这样一个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的高度产生出来的,绝非一般意义上的用人之,所以曹这个人是很随和的,也是很沉的。郭嘉对曹有这样一个评价,“外易简而内机明”,就是表面上看着他随随挂挂,实际上里面内心处很,他可以和你手言欢,他可以和你谈笑风生,他可以和你嘻嘻哈哈,他可以和你肩搭背,但是请你注意,当他和你手言欢嘻嘻哈哈的时候,他在观察着你,而且看人看得入木三分,他会把他对面的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烂在子里,然他知怎样来对待你,或者说怎样来对付你。曹看人是很厉害的,袁绍那么气焰嚣张,袁术那么不可一世,曹都没有放在眼里,唯独对于那个先卖草鞋,来寄人篱下的刘备另眼相待,曹甚至说出了这样的话:“今天下英雄,为使君与耳”。这句话是很奇怪的,刘备是不是英雄?如果刘备是英雄,那么曹说这句话等于明说争天下的就是我们俩了,不该说,应该烂在子里。那么如果刘备不是英雄的话,那曹说这个话什么呢?所以我们就很想清楚曹看刘备看得准不准,刘备是不是英雄?曹有没有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耳”这句话?请看下集——青梅煮酒。

13--青梅煮酒

俗话说,“世英雄起四方”,在三国时代的世中,各路诸侯都自称英雄,然而,曹却声称当时只有两个人可以称为英雄,一个是曹本人,那么另一个被曹看重的人会是谁呢?曹为什么要说他是英雄?厦门大学易中天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青梅煮酒。

在三国时代众多的英雄人物中,刘备一直是一个谜。他刚出的时候,一无所有,到处东奔西走,因为四处投靠他人,还背上了反复无常的骂名。然而他所到之处,却总是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热情的款待,曹甚至认为只有自己和刘备才是真正的英雄。而刘备当时没有自己的地盘,也没有自己的军队,是在曹那里寄人篱下,那么曹为什么还要说刘备是英雄?在真实的历史上,曹说过这句话吗?历史上真正的刘备,他的所作所为,是否得上英雄这个评价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授座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青梅煮酒”。

易中天:

在上一集我们讲到,曹是非常会用人的,曹会用人是因为他会识人,也就是因为他会看人,他看人可以达到入木三分的程度,所以对于不可一世的袁术、气焰嚣张的袁绍他都不放在眼里,惟独对刘备另眼相看,而且说了“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耳”这句话。这个故事来被《三国演义》演绎成一段非常精彩的小说情节,这就是“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个故事在《三国演义》里面大概是这样的——

汉献帝的丈人,车骑将军董承受献帝带中密诏,“当诛曹公”,也就是汉献帝在带里面藏了一份密诏给董承,要他把曹瓜痔掉。那么董承就找了一些志同蹈貉的人一起来搞这个宫廷政,其中就找到了刘备,找到刘备以,董承和刘备歃血会盟,就是一杯酒,然把血搁去,喝血酒,然“立券书名”,写了一个做“义状”,大家都来签名,我们一定要保卫皇上、消灭曹贼,大家签名:车骑将军董承、左将军刘备。这个事儿完了以,刘备就跟董承说,这个事情是很机密的,我们要小心一点,不要引起曹贼的怀疑,于是刘备回到自己住的地方就开始种菜。

* 刘备在三国的世中一直是东奔西走,到处寻找出头的机会,他怎么会和曹同在朝廷中共事,并且还要参与宫廷政杀掉曹呢?原来,刘备在镇黄巾军起家,受到当时一些诸侯的重视,徐州牧陶谦曾在危难时刻向刘备救,来陶谦在病故将徐州给了刘备,但刘备又被袁术、吕布打,刘备不能抵抗,于是被迫投奔曹

(9 / 24)
易中天品三国

易中天品三国

作者: 类型:免费小说 完结: 是

★★★★★
作品打分作品详情
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
热门